遲子建的長篇小說《群山之巔》
著名作家遲子建最新長篇小說《群山之巔》即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、上海九久讀書人聯合策劃出版,2015年1月8日在北京圖書訂貨會舉行新書首發式。
“我勾勒的是小人物的群像”
記者:讀《群山之巔》,我總有一種魔幻主義的感覺:侏儒安雪兒的預知生死和受辱之后身體的飛長;法警安平所講述的那些“裹挾在死亡中的溫暖故事”;殯儀館理容師李素貞在給逝者整理妝容時遇到的詭異事。在小說里寫這些,你的意圖何在?那個叫做龍盞的小鎮,是你心目中的馬孔多嗎?
遲子建:首先要說,我塑造的小鎮不是我心目中的馬孔多,馬孔多是馬爾克斯的馬孔多。我塑造的,是我的文學上的龍盞鎮。你說的“魔幻”,與我聽聞的民間傳說有關。在那樣的故事里,總是“人鬼情未了”。而有些“魔幻”,是真實發生的。比如我在《額爾古納河右岸》中寫到的老薩滿,她的確是救一個孩子,就會死個自己的孩子,而她并未因此放棄救別人。像李素貞在給死者理容時遇到的那些詭異事,是民間百姓最為津津樂道的故事,我覺得這樣的故事,很適合在李素貞手下發生,所以就寫進了小說。
記者:在《群山之巔》里,你堅持了對于小人物的書寫,像辛七雜、安雪兒、安平、李素貞、唐眉、單四嫂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但卻很難找出一個真正的靈魂人物。這顯然是一部沒有傳統意義上“主人公”的長篇小說。
遲子建:這部長篇的人物,就應該是這樣的一種平均筆墨,因為我勾勒的是小人物的群像。你拎起任何一個人物,都會走進這部小說。比如拎起辛欣來,你會看到辛開溜辛七雜安雪兒陳金谷等人物;拎起煙婆,你會看到林大花安大營安玉順繡娘等;哪怕是拎起賣豆腐的老魏,你也可以順著他的行跡,找到唐漢成單四嫂辛七雜等人物。小人物單個出現時,也許并不惹眼,但一群有個性的小人物站在一起,情景就不一樣了,他們形成了長軸的圖畫。
記者:《群山之巔》里男女老少出現了幾十個人物,但有幾個人物是特別的。像安雪兒,她預知生死的“神性”給她帶來的,是辛欣來要“看她是不是肉身”的報復式的強奸,我一直很驚異于你對于安雪兒人生的安排,尤其是她最后的再次被傻子單夏欺辱。
遲子建:安雪兒不長身體時,即使被眾人奉為神靈,但她在眾生中依然非常孤獨,她能洞知世事,但無人能夠洞知她。這樣一個孤獨的精靈在大地之上,內心的凄楚可想而知。她被強暴后懷孕,身體從侏儒的狀態開始意外生長,這讓安雪兒身上的母性煥發了出來,她本能地融入世俗生活。其實她本來就在世俗之中,只是過去沒有人把她當正常人看待,來看她的人都帶著目的,治病啊,刻墓碑啊,這一切都陰氣沉沉的,她身上承載著連接死亡通道的負荷,做凡間的“神靈”,對于一個孩子來說,是多么的沉重,她其實是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。而毛邊的出生,等于還給安雪兒一個“人間的童年”了。但是我寫她時,雖然讓其體會了滾滾紅塵中的各種美好,但是夜深人靜時,她又會懷念從前那種具有神性的日子,懷念她能夠洞知人世微妙與宇宙秘密的往昔時,心里那種難言的喜悅之情,她仍然在懷想,所以安雪兒這個人物就是一個復雜的人性與神性交織的角色。而結尾單夏在群山之巔的土地祠擁吻安雪兒,因為安雪兒已經“回”到人間,所以本能地發出絕望地呼救,她不會想到單夏可能只是擁吻她而已。所以讀者容易按照我們的思維定式,去揣測安雪兒的結局。其實這是一個開放的結局,我并沒有完全指向她會再遭受一次欺辱,只是有這種可能性而已。
記者:李素貞的故事,也讓人唏噓感慨。她對于廢人丈夫悉心照顧,她與安平的感情,也情到深處。卻因為在安平處過夜,意外讓丈夫中毒身亡,從此活在悔罪之中。這個結局讓人感到一種“徹骨的悲涼”。
遲子建:很多讀者喜歡李素貞,也喜歡她和安平之間的愛情。李素貞常年伺候自己癱瘓的丈夫,卻因為在一個風雪之夜里,和情人安平的幽會,無意間鑄成了丈夫的死亡。雖然她對丈夫無怨無悔了一輩子,但這種死亡意外使得她內心難以承受,她認定自己有罪。當她得知法院宣判自己無罪,她從良心上是無法接受的。她一定要上訴,請求為自己量罪。關于這個問題,我還咨詢過法律專家:被判無罪的人能否上訴?結果還真有這種例子,所以李素貞的個例在現實生活中是有法律依據的。寫李素貞,我內心有疼的感覺,但我想她的結局還是溫暖的,因為她擁有安平的愛情。愛情總會喚醒女人的。
“這兩個領域是我的寫作之源”
記者:你之前的很多小說,“即便筆下的世事寒涼,也愿意從里面擠出一些人性的溫暖來”,但《群山之巔》里對于小人物命運的書寫,給我的感覺是陌生的、絕望的。我覺得這不是一個“遲子建式”的文本,你怎么看?
遲子建:《上海文學》第三期刊登了程德培先生寫的“遲子建的地平線――長篇小說《群山之巔》啟示錄”一文,其中有這樣的話:“這是遲子建三十年創作生涯中一次重要轉變,不可小覷”,與你說的感覺不是“遲子建式”的文本,有相似之處。一個作家不可能不變,但這個變,不是刻意求變,而是自然而然的變,也就是文學范疇的變。歲月給鬢間染上霜雪,總是在我們自己悄然無覺的時候,作品也一樣。我只能說,我五十歲時,寫出了一部沉淀在心中的作品。
記者:對于《群山之巔》的陌生感,可能還來自于你的小說結構。潘凱雄嘴里的“鏈式環形”結構,顯然是帶著“設計感”的。為什么你會如此設計?
遲子建:潘凱雄用“鏈式環形”來定義這篇小說的結構,比較形象。倒敘中的倒敘,回憶中的回憶,使得故事在推進時能悄然回溯,非常符合這部小說,因為可以把歷史的縱深感與當下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。其實倒敘是常用的小說寫作手法,并不新奇,但把所有的人物置于倒敘之中,互相勾連,又讓他們并肩前進,可能比較少見。采用這樣的結構,要在動筆之前,把內容完全消化了,否則它們就不會恰當地出現在該出現的鏈條上。
記者:之前我因為《耶路撒冷》采訪徐則臣的時候,他覺得小說無論是在體量上還是在結構上,“長度、密度、難度,都應該與長篇小說的文體相匹配”。在你看來,小說的結構之于寫作,意味著什么?
遲子建:沒有一個好的結構,小說就沒有骨架了。
記者:《黃雞白酒》和《晚安玫瑰》的面世,曾讓人感嘆,你的寫作題材由農村轉向了城市,現在,《群山之巔》又讓你回到了熟悉的農村敘事中。
遲子建:因為這兩個領域是我生活的領地,也是我的寫作之源。我覺得大家讀的是小說,大可不必為題材大驚小怪。
記者:《群山之巔》雖然是農村題材,但唐眉的故事,讓人聯想起大學投毒案,其他諸如“小偷入室偷竊引發的官場地震,少女為金錢出賣初夜,抗戰老兵遲遲得不到公正對待”等,都有各自的現實指向。在一部作品里,出現如此之多關照現實的素材,你的考量是什么?
遲子建:其實投毒在文學作品中并非罕見,典型的如《水滸傳》中潘金蓮對武大的投毒。但我不想把主人公的頭顱割下,血淋淋地祭被害人;我愿意讓唐眉自己“剜”出心,將壞掉的部分切掉,帶著被害人艱難地活,洗刷罪惡。文學作品如果說有直指人心的力量,不在于描寫了什么,而在于給有罪的人,一個怎樣的贖罪指向。而里面寫到的抗戰老兵,是我在中俄邊境的小村莊親眼所見,也就是說,在這樣一個時代,不公和罪惡一樣在青山綠水間存在。直面它,抒寫它,自然而然。
記者:你專門為《群山之巔》寫了一篇名為《每個故事都有回憶》的后記,這在你的寫作經歷里,也不多見。
遲子建:記錄一下寫作的心得,也可以跳出作品,抒發一下個人感受,比如我在后記中寫下的那首詩,也可以看做《群山之巔》情感的一種延伸吧。
從剃胡子梳頭發開始,幫逝者口眼閉合到整個妝化完,記者看了一下表,龍華女子化妝組的小飛花14分鐘就完成了一名逝者的化妝過程,動作熟練但仔細,逝者的臉色從被推進來時的灰白干癟變成了安詳沉靜,連嘴角描紅的輪廓轉角處也被一一勾勒出來。
小飛告訴記者,最忙碌時每天當班的化妝師在8個小時里要為百余具遺體化妝,一般20分鐘內可以畫完一名逝者,但碰到一些因事故去世的人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,有時要花上3、4個小時,甚至更久。
1、給死人化妝的職業叫入殮師又叫做葬儀師。
2、主要工作是整修死者面容和身體,為死者還原未死之狀態。
3、也可叫做為死者化妝整儀,納入棺中的職業。主要出現在日本,后進入中國。
4、在國內也叫遺體化妝師,是殯儀館的工作人員,一般都是隸屬于民政部門管轄。主要工作是給遺體化妝、整容包括清洗等。
擴展資料:
入殮師工作內容:
1、首先要用殺菌皂清洗尸體,按摩僵硬的尸體。
2、然后入殮師抽干血液和氣體,注入消毒防腐劑。
3、進而整理面部,用金屬絲固定臉部,用膠水把嘴部封好。
4、殯葬承辦人還可以給遺體做身體美容,修指甲和剃須,在喪禮前給他穿上得體的衣服。
5、入殮師會接觸到有毒的化學清潔劑,也可能在處理尸體時染上疾病。
6、處理尸體時,除了需要法律保證,入殮師還要與死者家屬良好的溝通。
CopyRight 2019 武漢小墨定妝美業教育學校 版權所有 鄂ICP備16008474號 XML地圖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