紋繡的概念和起源:一、紋繡的概念紋繡,實際上是一種微創傷性皮膚著色,屬于醫療美容。
它是將色素植入皮膚組織內形成穩定的色塊,由于表皮很薄,成半透明狀,所以植入的色素通過表皮層呈現出植入色澤,以達到掩蓋瑕疵、揚長避短、修飾美化的作用。
由于刺入皮膚的色素均是小顆粒狀、直徑都小于1微米,植入后很快就會被膠原蛋白包圍,無法被吞噬細胞吞噬,從而在皮膚表層形成半永久的標記。
稱為“紋繡”亦“文繡”、“文飾”。
現代紋繡包括其中三項:紋眉、漂唇、紋眼線。
二、紋繡的起源紋繡是遠古“刺青”的演變,也是一種古老的東方文化藝術。
在古代,有很多部落利用尖銳的石器、魚刺、獸骨等其他物品,沾上特殊植物的汁水或礦物色料刺入皮膚,進行繪圖刻記。
用其于表達象征、神秘、力量或代表宗教信仰等。
這就是紋繡的起源——古老的刺青術。
紋繡大概起源于新時器時代,那時的刺青主要是為了區別各部落間的人,他們身上和臉上用不同的顏色刺上不同的圖案,以便分清敵我,家族和外人,主要工具是用尖銳的利器,不同的圖案和記號還代表他們不同的等級和地位。
我國古代對紋身的稱呼就有:刺蘭、刺青、雕青、鏤身、繡面等等。
在中國,紋繡也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。
20世紀80年代初,紋身術才向紋繡美容邁出了劃時代的一步。
紋繡技術實際上是一種創傷性皮膚著色,將色素植于皮膚組織內形成穩定的色塊,由于表皮很薄,成半透明狀,色素通過表皮層,呈現出色澤達到掩蓋瑕疵、揚長避短、修飾美化的作用。
刺入皮膚的色素均成小顆粒、直徑小于一微米,很快被膠原蛋白包圍,無法被吞噬細胞吞噬,從而形成了標記。
亦稱“紋繡文繡”。
古代在絲帛上刺繡,稱為“文繡”。
以區別于文錦。
至漢代在布帛上繡花,才通稱為“刺繡”。
這些的延續主要是參見古代的“絺繡”、“刺繡”,而后才得以發展成為人體美的。
紋眉是一種將金屬或者植物顏料通過刺破皮膚來滲透入真皮層下,然后永久保持眉毛的形狀的美容外科方法,這種方法在20世紀80年代末,90年代初在中國曾十分流行,至少三分之一的中國城市女性通過紋眉的方法,來保持這種永久化妝藝術,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也十分流行這種美容方法。
最近開始流行洗眉,去掉以前通過紋眉留下的印跡。
CopyRight 2019 武漢小墨定妝美業教育學校 版權所有 鄂ICP備16008474號 XML地圖 網站地圖